
中秋的随笔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的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的随笔1有关中秋的记忆,很淡。有关月饼的记忆,很深。
记忆中的月饼,总是很硬,很硬,硬得一不小心,月饼便会硌了呀。
可即便硌了呀,渗了血,那硌牙的月饼,也没见谁舍得丢手。因为,那是我们难得有的零食。即便硬,牙齿慢慢磨,一点一点的,也是甜的。
那月饼原是软软甜甜的,可收藏的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变硬。自然,月饼放在外面也不会变得硬如石头,因为等不及变成石头硬,就会被我们姐弟几个一天一小口地偷偷掰完。或是被鼻子比我们还灵的老鼠发现。那月饼,是因为收藏在奶奶的石灰坛里,逐渐的干了水分,才变硬的。
那时我们家是很少买过糖果零食的。因为经济拮据。也因为物质的匮乏。但中秋,回家过节的父亲一定会带回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月饼。有时还有一两只橘子,或是几颗硬糖。月饼是那种只有冰糖和橘子皮馅的、有时表皮上还占有点点芝麻的月饼。一个足有一斤重。
厚重的月饼,给节日里的我们姊妹,带来的是心底的'笃定:今晚,我们又有得月饼吃了。月饼需在晚上赏月时才能给吃的。但从月饼带回家的那刻起,就连最贪玩的弟弟也变得乖顺起来,守在房里不再出去疯跑。
好不容易盼到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到天井里赏月,听父亲给我们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刚结束,嘴馋的弟弟就会欢呼起来:"吃月饼喽,吃月饼喽"。妈妈便会微笑着装有月饼和那两个橘子或是糖粒子的盘子端出来。父亲早已用菜刀将月饼切成六等份。我们姐弟三个,父母和祖母三个,各人面前放上一份。再将橘子拿来,选一个稍熟的递到奶奶手里。说是奶奶年岁对大,做家务最多,应该吃一个。剩下的一个,剥皮,数了数了瓣数后再分给我们三个。说他和妈妈牙齿怕酸,就不吃橘子了。那时的我们,也只是信以为真。欢欢喜喜的拿走了自己的一份。
妹妹拿到自己的一份,只是将橘子或硬糖吃了,求奶奶保管好月饼,好东西她舍不得一下子吃完,要留着明天再吃。食量大的弟弟,则是一口气将自己的一份全部吃掉,才会心满意足地爬到床上去睡觉。守财奴的我,会将自己的一份月饼、硬糖用白纸包好藏在书包里或是口袋里。留着日后慢慢品尝。那橘子,不能收藏,却也舍不得一下子吃掉,只将橘瓣的一头咬破,轻轻吮吸着,那微酸带甜的水汁便慢慢渗过牙齿渗过舌根,甜到心底。
奶奶和爸妈的那份,自然并没有吃掉。归拢起来,奶奶就将它们收进了她那宝贝石灰坛。中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零嘴,就是奶奶从石灰坛里摸出来的、硬硬的月饼。每次,奶奶拿出一块,用刀背敲成几小块,分给我们解馋。于是,有关零嘴的记忆,最多的自然就是这硬硬的月饼了。
工作后,每年中秋,学校也给教职工发放月饼。依然是那种冰糖橘皮馅月饼,依然是一斤大的一个。老师开玩笑说,这一个个大月饼,可以和体育室的铁饼媲美。不再要切而分之。学校的月饼,在镇里的食品加工作坊定制,够量。每人五斤,我和老公整整十个大铁饼。厚厚重重的一大叠,顶着下巴抱回家。
第一次领到大月饼,和老公孩子样的高兴。当晚也不做晚餐,就一个大月饼,掰成两半,两人各拿一半猛嚼,吃得舒心,笑得开心,甜得腻心。第二天一早,给自己留下一个,然后按人头分配,我家五个,他家三个,高高兴兴提着月饼和水果,回家给父母送中秋。
大月饼的历史持续了十来年,对这种传统的月饼也逐渐缺少了感觉。这时,有在外工作的家长送来了一盒金属盒包装的小月饼。盒子上嫦娥奔月的漂亮图画,便先引发了食欲。打开盒来,四个小巧玲珑的月饼,静静躺在盒底,月饼身上的花纹,精致清晰。忍不住拿出一个,慢慢掰开,里面包裹着黄黄的蛋黄。散发出从没闻到过的香味。唾津漫溢口腔,于是和老公分而品之,觉为人间美味。舍不得再吃。盖好盖子。坐在老公单车后座上,赶忙回了娘家,将这珍贵的月饼送到了奶奶手上。 看到漂亮的包装盒,奶奶喜欢得很。说她有这个盒子就行了,月饼她就不要了。要我们给爸妈送去。最终,她留下了一个月饼,将另两个给了弟弟和妹妹。以后的几年,这样包装的月饼越来越多,每年中秋,都要给奶奶挑一盒有漂亮图的月饼。奶奶收藏的月饼盒就多了,也因此羡煞了队里的老人。奶奶便会慷慨地将其中的一些盒子送给他们,用来当针线盒用。
现在,月饼的品种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豪华,走进超市,月饼专卖柜上那琳琅满目的月饼,让人眼花缭乱,自然,那价格,也让人咋舌。吃月饼的那份心情,自然是再也寻觅不着。
中秋的随笔2前言:1.如果您是打工族,请劳驾您把它交给您的老板,这不仅是为了您的老板,同时也是为了您自己。2,如果您是老板,那么就耽搁您2分钟的时间,请您把它看完,这不仅是为了他人,更是为了您自己。
月满中秋
不知怎的,才七月初,突然间就想起了中秋。
是童心未泯?快到了不惑之年,那有像小孩子一样对节日的遐思和神往。啊!那是大城市快速节奏的缘故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离中秋还有一个多月,在东莞却已闻到了中秋的味道,看到了中秋的脚步,不怪得才七月初,就让人想起了中秋……。
今年的中秋是什么样的呢?
谁知道?也许气象局的人知道,我知道今夕何年,却道不清今年的中秋如何……。
只记起往年中秋,也许是皎月当空,照亮着林立的高楼大厦,到处车水马龙,赶着去风景点赏月的人,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也许是,天空中淅沥淅沥下着的雨,霓虹灯照亮了都市的不夜天,但到处同样是歌舞升平……。我,却是身似浮萍,做了十几年的打工仔,渡过了十几年这样的中秋佳节,成为十几年“浪迹天涯”的游子。
中秋佳节,人在天涯,心归何处?当人们出双入对,欢天喜地与家人共享节日的快乐时,我却怀着疲惫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脚步,双手藏在空空如的口袋,独自在异地他乡徘徊,心里思念的是家乡,当然,还有家乡的亲人……。
心还没有到了“四大偕空”的境界,个人的幸福﹑爱情﹑房子还有车子,却是“四大偕空”。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地渡过了这十几年……。
不知不觉间,自己竟成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也成立了个三口的小家庭,虽不算完美,但却满足,心有所归,父母也不再操心许多……。
但十几年浪迹天涯的酸甜苦辣,心中哪能忘怀,尤其是到了中秋佳节,那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不禁让人油然而生。是啊!每逢佳节,更倍思亲,得志的老板如此,打工族也如此,离乡的'游子更是如此,但我们同样钟爱的东西就是---------中秋月饼,因为它让梦想放飞,它把我们思念家乡之情寄到了我们的亲人身边,它把我们亲人之间的思念,心与心牵到了一起……。
以往,每逢中秋佳节,我不仅喜爱月饼,更对“港琪月 ……此处隐藏6465个字……们的造型色彩象征着吉祥富有,象征着和平安康。到了晚上,家里又摆一张大圆桌,放在能看见月亮的那一方,摆上母亲做好的各式各样的大月饼及水果来祭献月亮,祈福一年的风调雨顺。那时候享用月饼就像神话里的传说一般,充满着温馨,充满着神秘,充满着甜美,充满着无限的美好……
中秋的月光,一样的洒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童年时代的中秋之月,印刻的是父母喜气洋洋,和蔼慈祥的面容,是阖家团圆的幸福与欢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千古绝句共勉了多少漂泊在他乡游子赏月的心情,同一片天空,同一个月亮,又为何偏偏“月是故乡圆”呢?只不过是人们钟爱着自己的故乡,思念着自己的亲人罢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成家立业,在离父母四五千公里的城市里安顿下来,离家远了,逢年过节回家的次数是少了,每到过节时候想着好好和家人团聚,但已不大可能,父母身形逐渐苍老,两鬓染满了白发,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不禁有些伤感起来,何时才能了却这份思念之情!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的月光是远方游子望月怀乡的情怀,是拨动的款款心曲,是沉淀心底的浓浓祝福。月到中秋,或对酒当歌,或观月思乡;或欢聚一堂,把酒言欢;或燃起篝火,轻歌曼舞;或狂欢庆祝、其乐融融。“和谐”成为了中秋永恒不变的味道。月到中秋明,仍是故乡圆。中秋的月啊,你是给那些工作忙碌,远在异乡,无暇顾及回家的游子照亮远方的路么?中秋的月啊,你是想把圣洁的圆给每个人一生的圆满么!你是想用温柔来抚平游子们思乡的情怀么!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我喜欢中秋圆月的皎洁,圆月的美,圆月的静谧。是一种纯洁的美,更是一种冷清的美。中秋的月,总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中秋的月,浪漫了人间烟火。中秋的月,浓缩了亲情、友情。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衷心的祝福家人、朋友,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的随笔1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没有一成不变的感情与事物。经历过才知道原来的痴念有多傻。我是一个专注却又被动的人,曾经总是傻傻的以为,只要我不变,一切也都不会变。呵呵,怎么会呢?
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即使你如何不舍与无奈,如何期盼与等待,该变的还是会变。感谢一直包容与陪伴我的'朋友们,所有的一切我都默默记在心里,我只是一个平凡又有些傻气的小女子,也许我无法回报更多更好,但我能做到的是:认识我你不会后悔,仅此而已。中秋来临,祝大家佳节愉快!万事如意!对了,今天还是宝贝小妞妞满月的日子,祝福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一生福顺无忧!
中秋的随笔13曾经,中秋是丰收是喜悦是幸福。
秋日的暖阳煨熟了遍地的瓜果。堆满枝头的苹果梨子,挂满藤架的葡萄,在中秋前日的清晨,都会被自家主人采摘了带到村头的集市,换取一年辛劳的报酬。这是村里在中秋节前的盛会,时间只是一个早上,到太阳初起,集市便会散去。这一天,大人孩子都会早早的起床,去街上选购过节的食材和供品。集市很小,却很热闹,自产的水果,自产的蔬菜,更有现杀的羊肉,那浓浓的膻味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在清晨有些清凛的空气里飘得很远,和不知谁家烟囱里的炊烟汇在了一起。
中秋夜的饭菜是丰盛的,饭桌前围坐的是一家老小,抬头可见的是东山升起的圆月。那个时候没人强调团圆夜,却是从来都不曾有人缺席,似乎一直以来都是如此。饭桌上大家享受着精心准备的美味,话着家长里短,说着即将丰收的年景,快乐和满足就在小小的院子里蔓延。饭后家里的主妇会把头天买来的供品摆好,燃起香烛,然后便是最虔诚的祈祷。一炷香尽,再唤孩子们回来,分享那沾过香火的供品,那月饼的香,苹果的甜,还有葡萄的酸,仿佛至今仍余留在嘴边。
如今,中秋是无奈是牵挂是思念。
时光载走了少年的欢颜。日渐长大,却渐行渐远,越来越少的回到家乡,回到那个承载我前二三十年过往的小村庄。经历了十几载的`辗转漂泊,尝尽了人世沧桑,渐渐找不回那时中秋的模样。时光流逝、岁月变迁,曾经的中秋渐渐成了记忆里片片模糊的景象,成了身在他乡那浓浓的乡愁。
不管身处何方,看到的都是故乡的月亮,少了记忆里的神秘却有同样的传说;制作精致,口味独特的月饼,吃一口在嘴里,试图咀嚼出儿时的味道。饶是看尽世事繁华,却始终有不想放手的曾经,和在心底某处腾起的日渐浓郁的情愫。普天之下,莫不以一个“家”字为根,以一个“情”字为本,从不曾被取代,也无法忘却。
又逢月圆时节,仰望一轮皓月,只想将人融在这淡淡的月色之中。身处异乡,唯有在秋凉如水的夜色中,凭千里明月遥寄相思。愿众生在那银蟾光满的月夜,有不远千里的相聚,有母慈子孝的团圆。
中秋的随笔14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秋天是一年中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黄金季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人们把中秋圆圆的月亮当作团圆的象征。所以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围在一起吃月饼、瓜果,阖家团聚。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十五下午,我们一家去奶奶家过中秋节。路上,原本嘈杂热闹的大街显得冷冷清清,偶有行人也是行色匆匆,这是因为人们都回家和亲人团聚的缘故吧!
到了奶奶家,爸爸展示出自己的拿手好菜,做了辣椒炒鸡、油焖大虾、红烧鲅鱼、香菇油菜。妈妈的看家绝活是孜然羊肉,随手一炒就色香味俱全,让人赞不绝口!奶奶则在一旁娴熟的包着饺子。
在大家热火朝天的忙碌下,不大一会丰盛的饭菜就摆满了一大桌。我刚要动筷开吃,妈妈这时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桌充满了浓浓团圆情的美味佳肴发到了微信朋友圈。手机里舅舅那边的团圆晚宴也发来了。我们一家七嘴八舌的谈论着亲朋好友的团圆饭。奶奶也好奇的探过头边看边说:“生活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真是神奇!”
吃过晚饭又品尝完美味的月饼,来到小广场上赏月。皓月当空,圆润而若有隐若现,彩云缭绕,时而遮住月亮那发光的脸蛋,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微风吹过厚厚的`云层变得轻云如绢。月亮像一位美丽羞涩的小姑娘,悄悄的蒙上面纱,投下朦胧而又神秘的影子。她不像星光渺小微弱、她不像阳光万丈光芒,也不像晚霞绚丽多姿。她清新、淡雅、清纯,像豆蔻年华的少女,令人陶醉!这时我想起神话故事里的嫦娥,她在清冷的广寒宫中怀抱玉兔思念后羿,想念人间。除了想念,她应该还在为那些无法回家的游子默默地祈祷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个中秋,有人欢喜有人忧,在圆月之下,在虫儿的歌声中,我度过了一个祥和欢乐地中秋。
中秋的随笔15东坡老先生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实确是如此。只是我以为:月的阴晴圆缺怎能同人的悲欢离合相提并论呢?月的圆缺对于月本身并无影响,而人的离合却可左右人的心绪。盼望亲人的归来,期待好友的'相聚,何尝没给人带来希望与惆怅?今夜,真是令我且喜且悲。亲人皆围一席,喜也;我在而挚友不至,悲也。独立于圆月之下,举头邀明月,对影成几人?数不清映于明镜中的熟悉的脸孔,幻灯般令我眼花缭乱。蓦然心生将心思写于书信之上的念头,于是我快步往回走。忽又止步,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是不相思,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就让满腔思绪写满这明朗的夜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