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

时间:2025-07-18 19:40:10
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1

1、感情冲淡法

当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此时,老人更应关心自己的老伴,两人不仅要常沟通、常交流,做到“体己话唠一唠,“心里事聊一聊,“乐子事摆一摆,通过“话聊进一步密切夫妻间的感情。

外出活动要尽量带上老伴,避免一方外出活动一方在家留守,使留守老人产生孤独感。

2、爱好冲淡法

可以重拾或是培养新的生活爱好,让自己沉浸在爱好中,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自疗法。可尽快地拾起平日里的各种爱好和兴趣,比如钓鱼、画画、养鱼、打太极拳等。

并根据个人兴趣培养一些新爱好,如旅游、爬山、游泳、打保龄球等。用爱好和兴趣在“空巢内种满笑声,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3、作息冲淡法

节日期间热闹、和谐、愉快的场面和气氛淡去后,老年人要马上回归到以前“二人世界或“一人世界的生活作息状态。

按照以往的生活规律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规律的回归,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稳心绪,淡化节日氛围,走出“空巢的阴影。

4、社交冲淡法

老年人要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在交往中冲淡生活的孤独感。也可以选择外出去探望老友,参加社区联谊会等,用热情、充实的生活内容来填充寂寞和孤独。

二、四种心理有益老人健康

1、经常参加社交活动

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帮助,有益长寿。如果你朋友不多,建议多参加社会组织或者志愿工作。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尽管健康有益,但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并不怎么锻炼,反而是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更能长寿,比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等。

3、防止过度乐观

过度乐观的人往往没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细心。为了保持健康,小心谨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护,更少从事高风险活动,比如,抽烟、酗酒、吸毒或者飙车等。这些人也会远离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4、“好压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讨厌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压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坏压力;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就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 关键一点是,工作必须是你的最爱,而且能让你产生成就感。

三、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老年人面对衰老,以及伴随着衰老而来的权利和能力的丧失,定会产生诸多不健康的心理。而这些不健康心理会影响人体健康,这样是很不好的。那么,影响老人健康的不良心理有哪些?快来关注下吧。

1、怕孤独心理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

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

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2、抑郁心理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

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3、偏激心理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

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 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4、多疑心理

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5、幻想心理

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6、怕死心理

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四、老年人吃什么好?7种食物各有益

1、鱼肉有助心脏健康

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可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却很少受到这一疾病的困扰,原因就在于他们经常以鱼肉为食,从而补充了大量的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控制胆固醇水平,并能预防心律失常,是人类的贴“心卫士。

2、巧克力有利血管健康

在巴拿马附近的.一个群岛,同样生活着心脏异常健康的库纳人,他们比巴拿马人心脏病发病几率低9倍,而他们心脏健康秘诀是什么呢?

原因是他们的饮品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可可,而可可中含有丰富的黄烷醇,可保护血管机能,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以及帮助预防2型糖尿病、肾病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适量食用富含可可的巧克力同样促进身体健康。

3、坚果延年益寿

提倡健康生活和素食的美国某团体,研究指出,经常吃坚果的人可平均延长2年半的寿命。

为何坚果有如此神效呢?因为坚果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很好来源,这一点与橄榄油颇为相似,此外,坚果还蕴含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健康物质如抗氧化剂等,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

4、橄榄油抵抗老年病

早在四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研究出橄榄油的神奇作用:橄榄油中的不饱和单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脏病及癌症的发病几率。

现在,人们有了更多的发现:橄榄油中还含有一种功能强大的抗氧化剂——多酚,能帮助人类抵御年龄增长带来的疾病。

5、红酒延缓衰老

适度饮酒可预防心脏病、糖尿病和记忆减退。尽管任何一种酒都可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佼佼者却非红酒莫属,因为红酒中特有的白藜芦醇能激活控制细胞老化的因子,从而使人延缓衰老,更加年轻。

6、蓝莓保持身体灵活

1999年,一个营养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给老鼠喂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蓝莓提取液,这段时间相当于人类的十年。

结果发现,食用蓝莓的老鼠们在 ……此处隐藏20043个字……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结构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养老功能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2.2知识老年人人到老年,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无用、没有价值了,因而变得消极,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但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老年人,仍然会适当的参加一些工作,进行人际交往,这将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保持。陈天勇等的研究表明,高学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并且显著高于常模回。老年大学学员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由此可见,老年大学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些新知识,还能够为老年人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优良的内部和外部生活环境。

2.3空巢老年人民政部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相对于非空巢老年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绝对空巢老人的状况更加需要关注。相对空巢老人尽管不与子女住在一起,但是在同一个城市,联系较方便,而且可以经常相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空巢的消极作用;而绝对空巢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难以及时得到子女的精神慰藉和生活照。

2.4离退休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内容、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原本忙碌的工作生活可能被无所事事取代,因此可能会出现“离退休综合征”,表现为孤独、失落、抑郁和烦躁等负性情绪,有的伴有食欲不佳、睡眠不足和容易疲劳等不适。约三分之一的企业管理者在退休初期存在心理问题,但是某些群体的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表现良好,如:高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文化水平高者一般从事脑力劳动,当他们退休后大多仍继续读书,学习,适当的参加一些工作,因此情绪会保持良好。与未参加书法绘画练习的退休老年人相比,参加书法绘画练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网。

2.5代际关系与老年心理健康在家庭生活中,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的关系,是影响老年父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对于老年父母而言,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逐渐缩小,亲情对他们的影响更加重要。积极的代际关系有助于老年人提高生活满意度,提升自尊感,提高幸福感;而消极的代际关系会导致老年人产生心理痛苦、孤独感,甚至会导致老年人自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养儿防老的中国传统观念正逐步减弱,这必然对老年人产生冲击,产生心理不平衡或心理失调。

2.6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据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打针吃药,注意饮食,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事情,处处受到限制。身体疾病会导致老年人低落、烦躁等情绪,降低心理健康水平。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与患有白内障、腰椎间盘突出和骨关节病等非心身疾病患者相比,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非心身疾病患者。

2.7失能老年人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并且有逐渐递增的趋势。居家不出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出现卧床状态,并进一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导致老年人产生焦虑、抑郁等。养老护理员短缺,专业程度低,使失能老年人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增多,并且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张国琴等的研究表明,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老年人群,而且失能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低于正常人。失能老年人的机体活动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范围缩小,加之日常生活受限,因此对自身健康的自我评价较差,产生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而且漫长的功能恢复过程给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生活和心理负担,随着时间的延长,失能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将逐渐减少。

3展望

3. 1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目前,对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省会城市,农村老年人的研究比较缺乏,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研究几乎空白。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城市老年人相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而且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匮乏。总的来说,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形势更加严峻,需要得到高度的关注。

3. 2老年漂问题。老年漂是指为了帮子女照顾新生儿,被迫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离开了熟悉的亲戚和朋友,甚至离开了陪伴几十年的老伴过上了分居生活的老年人。老年漂的出现在我国是一个必然,如今的上班族工作忙,压力大,妇女不能做全职太太或者雇佣保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漂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庞大,这个群体面临着医保、社保、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等问题。目前关于老年漂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几乎空白,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3. 3充分考虑和利用社会资本,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根据关国社会学家Thomas F Brown对社会资本的划分,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来探讨促进老年心理健康可利用的社会资本。为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可利用的微观社会资本有社会支持、组织参与和信任;可利用的中观社会资本有卫生服务机构、慈善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可利用的宏观社会资本有政治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老年心理健康中的社会资本,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卫生资源压力,在有限的卫生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针对我国现存的和展望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第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身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使老年人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增进友谊,提高老年人的精神面貌。第二,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身娱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融为一体,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家园。第三,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增速快、高龄人口比例大的地区成立老年协会,即养老服务协会,由公办或民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组成,以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能够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老有颐养”。第四,组织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员和居家养老服务员的护理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护理理论、老年心理、职业道德、养老形式、政策与法规等方面向参加培训的护理员和服务员进行系统介绍,对卧床老人的生活照料技能和技术护理进行培训,为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生活提供专业服务保障。第五,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高龄、空巢、独居、特困且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体育等服务,采取上门照料或者日托的服务形式,让老人能够平安、健康、幸福养老。

随着我国对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深入,获取更多老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尤其是特定群体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资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老年问题,进行积极的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以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确保老年群体的健康、幸福、和谐、稳定,也是确保我国继续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保障。

《老年人心理健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